本文作者:访客

茶位费终于要被立法整治了 收取茶位费成为餐饮行业普遍现象

访客 2025-10-30 15:05:57 5794 抢沙发
关于茶位费的立法整治工作正在推进,收取茶位费已成为餐饮行业的普遍现象,针对这一现象,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,规范餐饮行业收费行为,保护消费者权益,此次整治行动旨在维护市场秩序,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,摘要字数控制在100-200字以内。

近年来,茶位费收取引发的争议不断,尤其是当消费者遇到未喝茶却被收费、婴幼儿也被计入收费人数等情况时,质疑声尤为突出。这一普遍存在于餐饮行业,尤其在广东地区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收费项目,正迎来立法层面的规范。近期,《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(草案修改稿·征求意见稿)》的发布,标志着茶位费的收取将从长期依赖“约定俗成”转向强调“明码标价”和“服务对等”的新阶段。

茶位费终于要被立法整治了 收取茶位费成为餐饮行业普遍现象

茶位费,或称茶水费,深深植根于广东的早茶文化。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咸丰、同治年间佛山、广州等地出现的“一厘馆”“二厘馆”。这些供人歇脚的茶水铺,向每位进店的客人收取一厘或二厘钱,这被视为茶位费的雏形,相当于基本消费。随着时代发展,出现了更高级的茶室、茶居乃至茶楼,茶位费也随之提高,并衍生出称为“槟水”的服务费。在当时,茶楼不仅是消费场所,更是各行各业“斟盘”(谈生意)、互通信息的公共空间,顾客占用场地时间较长,茶位费因而被视为一种合理的补偿,与早茶文化相伴相生。

尽管有其历史渊源,茶位费在当代餐饮环境中的普遍化收取引发了显著争议。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强制消费,即消费者即便明确表示不喝茶或用餐时只饮用白开水、自带饮料,仍被要求支付茶位费;二是收费缺乏合理性,例如对完全没有消费能力的婴幼儿同样按人头收费,被指与服务对价原则相悖;三是收费标准不透明,许多商家未在显著位置明确公示茶位费金额,导致消费者往往在结账时才知晓,陷入被动买单的困境。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2016年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,高达99%的受访消费者曾被收取茶位费,其中77%认为此举不合理。近期“8个月婴儿没喝茶被收茶位费”等事件登上热搜,更是将茶位费推至舆论风口。

茶位费终于要被立法整治了 收取茶位费成为餐饮行业普遍现象

为回应社会关切并规范市场秩序,相关立法与监管措施正在积极推进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于2025年国庆前夕发布的《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(草案修改稿·征求意见稿)》明确提出,经营者应以显著、清晰方式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明码标价,包括茶位费。更具针对性的是,草案要求若收取茶位费,经营者应当提供红茶、绿茶、普洱茶、菊花茶等多种茶叶供消费者选择,并做好相关茶饮服务。此举旨在推动茶位费回归其“服务对价”的本质,确保收费与所提供的服务价值相匹配。此外,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也曾明确表示,将持续加强对餐饮单位收费的检查,严禁未明码标价及乱收费等行为,强调经营者必须履行明码标价和提前告知的义务。

对于茶位费的存废与未来,各方观点不尽相同。有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和部分消费者呼吁统一取消基本茶位费,以彻底杜绝争议。餐饮业经营者则多有苦衷,认为茶市往往“旺丁不旺财”,茶位费是营收的重要保底部分。还有一种折中观点认为,茶位费应回归“茶水费”的本意,即顾客需要喝茶则收费,不需要则不收费。美食作家林卫辉等人则持市场调节观点,认为茶位费本质上是市场双向选择的结果,经营者有权在明码标价的前提下自主定价,消费者亦可用脚投票。他们预见,未来若消费者在店内的综合消费额足够高,茶位费或许会自然失去存在的必要。

茶位费终于要被立法整治了 收取茶位费成为餐饮行业普遍现象

茶位费从一种地方饮食文化习俗演变为广泛争议的消费议题,反映了传统商业惯例与现代消费权益观念之间的碰撞。当前的立法动向并非简单否定这一传统,而是试图通过强化信息透明和公平交易原则,在尊重文化传承与保障消费者权益之间寻求平衡。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指出,茶位费本身并非违规收费,但其收取必须以自愿、透明及实际消费为前提。随着《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》等相关立法的推进与落实,茶位费的收取有望走向更加规范化的道路。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消费纠纷,提升消费体验,也为传统餐饮文化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框架。最终,一个既尊重历史传统又保障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市场环境,将更有利于粤菜餐饮乃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作者:访客本文地址:https://taowuwang.com/post/186.html发布于 2025-10-30 15:05:57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功夫财经

阅读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5794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